急性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公务员队伍亟待职业化转型5zvywodc [复制链接]

1#

公务员队伍亟待职业化转型


全国行*机关公务员管理工作会议近日召开,中组部副部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局长尹蔚民在会上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公务员队伍遴选和管理力度。(1月6日《中国青年报》)虽然诸多媒体的注意力都被从基层一线选拔公务员制度尤其是注重从工人、农民中考录公务员所吸引,但是作为公务员队伍中的一员,我更加看好的是加快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和聘任制的做法,以及建立专业技术类、行*执法类公务员职务序列的管理办法等促进公务员职业化转型的努力方向。随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面貌已有可喜变化,不过放眼中国,这支队伍恐怕仍然存在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士气低迷、缺乏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问题。从工人农民中、从基层一线中遴选公务员,无疑会为公务员队伍增添新鲜血液,也是符合《公务员法》的根本要求的。不过,这也仅仅是着眼于解决入口的问题,无法解决整个公务员队伍的培养管理、擢升陟降、评价体系、退出机制等问题。事实上,公务员队伍入口问题解决了,如果没有职业化转型和不同序列成长的制度配套,不论是工人、农民起家,还是硕士、博士从*,最后想不“泯然众人矣”都不可能。揆诸现实,公务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实在是当务之急。尽管《公务员法》对公务员队伍分类管理不乏专门条款,且十分注重公务员职业化转型工作,但是,眼下基于官本位的级别评价,以及由此所决定的职位荣誉、福利待遇、上升机会仍然是最主要甚至于是唯一的。相比较于职位追求和提升欲望,相比较于现实中干部提拔上不了台面却又不可或缺的资历、关系、后台之类,无论是工人农民经验派的吃苦耐劳精神、实际工作经验,还是硕士博士学院派的知识视野、价值追求,都将成为一件不再重要甚至于十分可笑的事情。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如果级别评价是唯一重要的东西,那么它从根本上既不利于公务员个体能力的培养,又不利于公务员队伍整体执*为民能力的增强。现在即便在公共管理部门,人才的细分,专业精神的锻造,同样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既然级别评价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那么公务员的知识、能力、水平就要有更丰富的评价渠道。不论是从公务员能力的提升,还是从落实良好的执*理念的角度看,眼下最应该从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职业转型和上升通道方面破题。只有打破级别评价的一统天下,大力推进公务员的职业化转型,让更多的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同样有位有为,才能确保这支队伍充满活力,才能最终形成具备专业能力、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和价值追求的职业化公务员队伍,才能在更为复杂更为艰巨的发展和改革难题面前永不言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