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搞不定自己的人,才想搞定孩子 [复制链接]

1#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40104/4322074.html

一老大姐,15岁男孩的妈妈发来留言:

“孩子几乎不跟我们说心里话。每次我问他学校的事,他就说‘这是我的事,你不用管’,有什么办法吗?”

我问:“平时和孩子的相处模式是怎样?”

“挺正常的呀,就是不说话,有什么办法吗?”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呢?”

“记不太清了,很久了,有什么办法能让他愿意跟我们沟通吗?”

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这段对话,

老大姐先声夺人,步步紧逼,连问了三个“怎么办”。

两*交战,气势不能输,所以我的回答也必须非常直接、有力。

于是我说:“没办法”。

“因为你根本不想了解他,你只想搞定他”。

换句话说,老大姐想要的,只是一个siri一样的,有问必答的儿子而已。

只要能搞定儿子开口说话,大姐就满意了。

至于儿子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大概还真没关心过(儿子已回避交流,妈妈还认为一切正常)。

老大姐不是一个人。

随便百度一下“如何搞定孩子”,会发现孩子很惨:

有人要搞定叛逆的孩子,有人要搞定粘人的孩子;

有人要搞定1-6岁的孩子,有人要搞定青春期的孩子;

孩子磨蹭也好、急性子也好,唠叨也好,沉默也好,多动也好、不爱动也好……反正只要哪里不符合家长的标准,就有人要搞定他。

说白了,家长想搞定孩子,只是因为在这件事上,孩子没达到你理想。

你既不满意,但又很无力。

你真正不满意的,不是孩子。

而是孩子如此时,旁边那个气急败坏的,脸红脖子粗的、或者素手无策、只能逃避的自己。

对于这样一个自己,你不喜欢,又搞不定,于是你充满了“无力”。

越是无力,又越要通过更多的控制来证明,证明自己有力。

控制谁?控制伴侣是经常失败的,控制孩子呗。

所以,如果你仔细观察,

磨蹭的孩子,父母往往有一方也是啰嗦磨唧的。

急性子的孩子,家里基本也有个急性子的大人。

如果你再懂一些心理学,

叛逆的孩子,常常是用这种方式来吸引父母看到自己。

粘人的孩子,可能在幼年时有过安全感缺失的创伤经历。

可惜,我们看不到这些。

我们只想用办法搞定他,却不想花时间学习理解他。

当然,我们更没时间去理解自己,搞定自己。

然而,“搞定孩子”只是顺藤摸瓜的瓜。

藤都蔫了,哪来的瓜。

如同,你种好一颗树,秋天自然可能结果子。

但如果眼里只有果子,而无视树木需要浇水、施肥、除虫,

那果子是不可能有果子的了,这辈子都不可能有果子的了。

在我学习的心理疗愈的讲义的第一页,也有这么一段话:

“孩子有问题时,父母对孩子的无条件接受和爱,是疗愈孩子的正确方向和选择。”

“父母做不到,是因为父母自己的问题”

“父母需要能够接受全然的自己,从而才能全然的接受自己的孩子。”

最后分享两个我见过的“搞定”孩子的案例。

云南的同学,和我一起学心理学的。小区的妈妈带着孩子来做心理治疗。

孩子一进门,就钻到桌子底下,把耳朵堵出,不肯出来。

同学没劝孩子出来,而是让妈妈出去,自己爬到桌子底下,问孩子喜不喜欢超级玛丽。

后来,孩子自己爬出来,和同学聊理想,聊弟弟,聊*片,聊想去哪个城市玩……

我哥,带两个孩子出门玩。

深圳,35度的夏天,两孩子不想开车不想打车,就想坐公交车。

他没控制孩子转念,“好,你们出来玩,你们自己决定”。

于是,一家几口高高兴兴的坐上了公交车。

你看,一个没想搞定孩子,也搞定了孩子。理解是一种搞定。

一个搞定了自己,也搞定了孩子。接受是一种搞定。

搞定孩子的方法很多,前提是:用爱发电。

作者简介

刘鑫妍,心灵导师,带你用心理学看身边的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