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人民大会堂活动 http://nb.ifeng.com/a/20180426/6532940_0.shtml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清晰,越来也重视自身的想法和选择,也就会做出一些违背打人意愿的事情,相信在很多的大人眼中,最头痛的也是孩子的叛逆问题。
而站在家长的角度,面对孩子的不听话,家长一开始的选择一般都是好言相劝,但是如果孩子还是依旧不听管教,家长们的暴脾气也就上来了,对着孩子就是一顿收拾。
我有一个同事,她家宝宝已经6岁了,见过几次面印象中是一个很机灵的小孩,但是听同事说在家里是一个很调皮的孩子,而且很有个性,就是特别倔,有的时候一些事情不让她做,她就硬要对着干,用同事的话来说就是:在被打的边缘反复的摩擦。
而同事也是一个急性子,虽然我平时也劝她收敛一下脾气,教育孩子不能采取暴力式,可也不是每次都压抑得住的,所以总是第二天和我忏悔说又动手教训孩子了。
不过最近同事苦恼的说问题严重了,孩子的表现让她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询问了原因,同事给我说她孩子目前的状况是:孩子总给人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感觉,给她好好劝说也听不进去,就连训斥打骂也不再起效果了,孩子表现得很无所谓,反而让做家长的有些不知所措了。
其实在生活中,对于孩子假如他努力之后还得不到理想的成绩并且又受到父母的批评,这会导致孩子很快的失去信心,从而渐渐地产生厌学心理,开始产生不思进取的表现,一系列颓废行为也会出现,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等思想也开始在心中形成,但实际上孩子内心是充满自卑的,这也会影响他今后的人生。
这种情况是出于什么原因呢?简单来说,是孩子患上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他们越发地成就动机、低自我概念、消极定势、低自我效能从而不愿再做尝试性的努力,进而得过且过。
一:什么是习得性无助心理?
习得性无助心理是指个体重复的经历失败挫折的体验或者惩罚,从而造成个体对事物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从而产生自暴自弃还有丧失信心以及听任摆布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变现为对现实的无力和逃避。
这个定理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年研究提出的,为了验证这个理论,他还专门做了一个实验:
经过挑选,他选择了一只狗作为实验对象,一开始他把狗关在笼子里,另外还有一个蜂音器,只要蜂音器一响,就会释放出难以忍受的电击,而狗因为被关在笼子里无法逃避电击,只能承受电击带来的疼痛,在笼子里狂奔打滚,惊恐哀叫。
就这样反复的进行了很多次实验,人们后来把笼子门打开,等到蜂音器再响起来并且释放电击,但是此时此刻狗不但不逃走,而且面对电击带来的疼痛也开始选择忍受,甚至在后来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发出痛苦的呻吟和哀鸣以及颤抖。本来可以主动的从笼子里逃出来,却绝望的等待痛苦的到来,这种想象就是习得性无助。
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一件事情上失败,他就会开始失去信心,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放弃努力。所以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父母不应该对孩子的错误以及失败过多的批评,这会让孩子失去前进的勇气,即使有能力和机会也不会做出尝试。
如果孩子一犯错家长就给予惩罚,孩子就极有可能患上习得性无助心理,这个时候家长要及时引起重视,因为习得性无助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二:习得性无助心理的危害
1.孩子成就动机降低
拥有了习得性无助心理的孩子总是对事情漫不经心,这是成就动机低的表现。
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乐于从事有意义的活动,并且希望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的内在心理动力。高成就动机的孩子都是十分积极主动且有热情和动力的,能够在活动中十分投入进行拼搏努力。而成就动机低的孩子往往不能设定一个恰当合理的目标,学习的时候也是兴致缺缺的,对于失败的恐惧也是更为巨大的,要远远大于对成功的追求,所以也不指望自己会成功,面对失败就很轻易地选择半途而废,开始不思进取,随遇而安。
2.孩子自我概念降低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患上习得性无助的孩子性格往往都是显示出一种自卑无助的,尤其是缺乏自信,这其实是孩子自我概念降低所致。
自我概念指的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和自我评价,他表现为自我认同感和连续感,帮助调节自身还有维持自己的行为,对于个体存在和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如果孩子自我感念低,常常表现出的就是不自信,认为自己是集体中最不受欢迎的那一个,导致他们在相处交往中大多自卑多疑,进而与同伴的关系日渐疏远。
3.孩子自我效能过低
习得性无助的孩子都是不自信的,他们质疑自己完成事情的能力,且抱有不确定的态度,所以他们目标的追求一般都是很低的,想因此来避免经历失败的体验。
自我效能指的是一个人在做事情前,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完成一件事情所具有的信念和自我判断判断与自我感受。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自我效能低的孩子所表现出的都是不自信以及胆怯,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不想去尝试或者不加努力就放弃,所以他们也会产生更多的焦虑,进而对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所以,习得性无助的孩子因为学习生活经验总是面对失败还有来自家长的惩罚,从而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失败者,不会有大的成就,总是以消极的眼光看待问题,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家长们就要及时帮助孩子避免或是减少习得性无助所带来的危害。
三:家长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
1.让孩子正确的面对失败和挫折
失败并不可怕,每一次失败其实更是一次学习和成长,家长要告诉孩子这个道理,当面对失败挫折的时候,需要做的是及时从伤心中做出来,然后开始对失败做出分析,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这就是对自身不足的弥补,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积极地面对失败,以自强不息的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阻碍。
2.接受孩子的不足
人无完人每一个人都是缺点和优点并存的,家长们不要只看到孩子的缺点,也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不要总是把自家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这会导致孩子自信心受挫,而是应该要孩子也看清自己的缺点,努力发挥自己的长处从而弥补自己的短处。
3.多鼓励孩子
不要抹杀孩子对事物的尝试与兴趣,即使失败了家长也要以鼓励为主,让孩子再次鼓起信心和勇气,再次尝试挑战,切勿对孩子进行批评惩罚教育,这会导致孩子失去信心,只有让孩子更有信心和勇气,并且知道家长对自己的支持和希望,孩子才能更有努力向前的动力。
我是鲸鱼妈妈,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