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丁兆霖孝道立法不够严谨要素界定不明确u4hssj3g [复制链接]

1#

丁兆霖:孝道立法不够严谨 要素界定不明确


梁茵:各位好,欢迎收看今天的《新闻今日谈》。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务事之所以难断,一是无法可依,二是因为有亲情的困扰,但是从今年7月1日开始中国内地的一部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开始实施,在这部保障法当中明文写到,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也被友和媒体戏称为不常回家看老人,将会违法。今天就这个话题我们请来哈佛大学公共管理学者丁兆霖先生和我们一起聊一聊。欢迎您丁先生,当时看到这部法律的时候,好像每个人都在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经常回家看看,我想您现在居住在北京是吧?丁兆霖:对,没错。梁茵:那您家人呢,父母呢?丁兆霖:我的父母在外地。梁茵:您当时看到这部法律有没有先检讨一下自己现在已经违法了。丁兆霖(公共管理学者):我赶快算一下时间,就是上次从我看父母的时间和到现在算有没有超过一定的时间,而且我是在想,连我都这么紧张的话,我相信所有这些父母不在身边的人,都会非常紧张。梁茵:对,因为现在社会人员流动非常大,这是一个中国现实存在的问题,可能不光是中国,在国外更是这种,因为又没有户籍制度,大家想搬到哪就搬到哪,因为工作,因为生活的变动。所以我们现在说这一部法突然出来以后,如果一下子造成了大量的事实存在的这种违法者的时候,对于一部法律来说到底它意味着?丁兆霖:我觉得这个法律到最后就会发现,如果人人都是违法者的话,这个法律本身就变得失去意义了,这样一个所谓的孝心入法这样一个事情,看起来好像出发点是好的,就是希望大家都好,老人得到了关照,一切都很好,但事实上作为一个法律来讲,你必须要有一个非常严格的、严谨这样一个条件,你必须得确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比如说常回家看看,多长才是一个规则,然后看是怎么个看法,用两只眼睛看一看就是看吗?然后你还得要界定这个所谓的看望的父母是谁,你说的父母到底是生物学意义的父母还是抚养起来的父母,因为有的时候作为一个父母其实很容易,你有了性行为,就有了性结果。但是作为一个抚养意义的父母完全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都能知道,很多的父母虐待孩子,或者说弃养孩子,甚至让孩子受到这样的一些我们最近可以发现的这样一些事情,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的父母是合格的。对于这样的父母难道也要去看他吗,这就是一个问题,仅仅是他在生物学的意义上跟你有这样的关联。如果不看这样的父母的话,对于这些养育你的父母,你到底怎么来区分的,你的父母的界定是什么,到现在为止没有人能够说的清楚这个父母到底是指什么父母。梁茵:所以一部法律它应该是非常严谨的,但是这部法律当中我们发现了很多用词,比如说是建议性的,鼓励的,用这样的词在一部法律当中是否合适,就是给这部法律造成一个是不是非常困难的可操作性。丁兆霖:你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如果是真正的法律专业人士来制定这样的法律的话,至少不会出现一些很明显的,看起来是不够严谨的这样一个情况,很明显就知道这样一部法律它的制定并不具有法律意义上的这种法律背景的人,更多的是它的这种行*色彩是更明显的,你一看就能看得出来,这是一种非常行*化的一种东西,所以这样的一个法律制定的话,对于法律本身的这种严谨性,或者是法律的这种不可侵犯性,然后对于法律本身就是要求对人们的这种,就是严格的这种要求的情况,他肯定是一个侵蚀。就是说当人们不知道法律该怎么办的时候,人们就不去做它,多长时间去看,三年算长吗?三个月算长吗?不知道,法律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对后变得所有的人都是违法者,也可以说所有人都是守法者,这个不明确的东西。梁茵:有人说过其实如果论孝的话,应该看心而不在看行,这就让我想起来,在过去可能这种情况更多见,特别是在战争年代的时候,然后这些为国保家,然后包括我们很多的先辈领导人,他们可能都常年漂泊在外,为了一项事业,没有回家看过,但是没有人指责他们是不孝的。丁兆霖:对,所以我在反思自己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来,那那些人怎么办呢?我们很多的说领导三年经过门口都没有回家,然后有些英雄人物他们也是多长时间,老婆孩子都有问题,父母在病床上都没有去看,那那些人算不算罪犯呢?这样的话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他会形成一个悖论,就是你所宣传的这些人,如果他们是罪犯的话,你为什么要去宣传它呢?这就是一个问题,就让普通的老百姓无所适从,如果一个法律出来了以后,让人无所适从的话,最后你法律的这种尊严就失去了。所以最大的损失就是法律本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