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出浑身解数 空调大战变频如何脱颖而出?
每到空调销售旺季,各个厂家都使出浑身解数,拼抢市场,而最近几年,变频空调逐渐成为市场上的亮点。1996年,依靠彩电起家的海信跨入了战火纷飞的空调领域,并且选择了当时在国内尚属空白、在日本普及率已经高达85%以上的变频空调。时过七年,从引进日本变频技术到完全自主研发,从推出首款整机性能达到国家最高标准4.0级的数字直流涡旋变频空调“金蜗牛”,到研制出我国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IDF”智能变频中央空调,从推出适合中国普通家庭使用的普及型变频空调到勇创国内五项全能新纪录的“H1”全效空调,海信在变频空调领域大展身手。凭借种种努力,变频观念现在已经深入千家万户。背景
1996年4月,海信成立空调研究所,对国内外空调行业先进技术进行研究。与此同时,海信投资5亿元人民币,率先引进日本先进的变频技术和变频空调生产线,建立了国际一流的变频空调生产基地,并一举成为国内首家掌握变频核心技术的国内企业,打破了国外品牌的技术垄断。2000年3月,海信依靠“技术革了价格的命”,掀起了变频普及革命,变频空调开始进入中国的普通消费者家庭,变频空调出现全国脱销。同年,全数字“金蜗牛”变频空调由海信研发成功,这也标志着海信“变频专家”地位的确立。
变频码的由来
在家电界,海信率先推出了变频码标志,主画面是将“变频风”抽象而成旋转的圆弧,既符合变频空调柔和、舒展和持久的属性,又极富无限延伸的空间感和变化感。其外围的效果处理则进一步增添了标志的数码科技感。整个标志的构成层次分明,简洁流畅,将旋转圆弧与inverter英文字和谐地融为一体,体现了很强的国际感。标志上半部分采用蓝色为底色,是为了突出高科技感,下半部分沿用海信橙为底色,具有明显的差异化和识别性。
潜心苦练成就“变频专家”
“三年走完国外十年的路,空调新*蝶变成‘变频专家’,江湖新人练就绝世武功。”
引进变频对于海信而言,犹如拿到了屠龙宝刀,然而能否掌握征战江湖的屠龙绝技,还要靠自己从头努力,否则将永远拾人牙慧,不能自主。面对原本陌生的变频,年轻的海信人还需要走一条漫长而艰巨的道路。
1996年海信空调研究所已经筹建完工了,不过当时海信年轻的工程师们对变频空调却一无所知。实际上不仅仅是企业对变频所知不多,就连科研机构对变频的研究也是浅尝辄止,所以针对变频的中文资料都相当缺乏。看着手头的日文资料,怎么办?从头啃。“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海信集团的领导在项目上马时说,不怕不会,就怕不学不想,我们向三洋学习就是为了更快的出师,实现自主研发;到了那个时候,中国消费者再也用不着为国外的昂贵技术买单了。
海信把“那个时候”时间定格在1998年。
然而,“一穷二白”的状况就连当时的日本专家对海信能否生产出质量合格的变频空调产品都是很有疑问的。
1996年的春天,海信研发中心新组建的空调研究所,全体工程师们开始踏上了向变频空调进*的征程。他们行色匆匆,每天抱着大堆的资料、图纸和精密仪器往返于各个实验室之间;他们通宵达旦,经常是第二天的早上才看到刚从办公室走出来的他们;他们卓尔不群,特立独行,博士、硕士和海信最有经验的工程师;没有人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因为他们不但研究技术,还苦学日语。
众所周知,空调行业的发展是舒适、节能省电、健康环保三大方向,而其中舒适和节能两大方向都向靠变频技术来解决,当时年产10万台以上的空调厂家均自行开发或合作开发过变频空调器,变频空调器的控制技术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所以拥有此技术的单位极少。难度主要表现为此技术是跨学科的综合应用技术,电子专业的技术人员认为有80%以上的工作量在制冷空调专业,而制冷空调专业的人员又认为有80%以上的工作量在电子专业,所以开发难度很大。其次大批量生产又需严格的生产工艺,才能生产出合格可靠的产品,由于器件成本高,一旦造成损坏或效果不好,引起电控、空调器的大批量质量隐患。有不少厂家出现大批量产品招回,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然而,这些困难在年轻的海信工程师面前,一切都不再重要。
三年,虚度日月三年只如一瞬,分秒必争三年又如永恒;年轻的海信人经过三年艰苦的研究,开始开花结果了。
1998年底,海信空调年轻的工程师们研发出了属于海信自主知识产权的变频空调。
1999年夏天,公司对研究所提出了新的要求:集中一切力量继续提高变频空调的技术含量,拿出能与日本叫板的高性能空调。
接到这个任务,空调研究所成立了研发小组,小组进入了近似疯狂的工作状态,他们冲击的目标是达到让空调在-15度的低温和+40度的高温均能正常启动这一定速空调根本无法企及的“极限”。而“正常启动”的保证是压缩机必须摆放得毫厘不差,如果直流压缩机位置检测不准确,空调在-15度低温启动、+40度工作时会“莫名其妙”停机,或者无法启动,空调的工作效率(空调的能效比)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变频空调系统控制技术难题解决了,软件控制技术解决了。
2000年3月,实际测试4.0能效比的空调器KFR-2601GW/ZBP,成为当时国内市场上能效比最高的空调器。
2000年9月,全数字变频空调“金蜗牛”KFR-4001GW/ZBP全新上市,它不但改变了国产空调低温启动,低温制热难的科学难题,零下18度制热强劲,而且制冷控温达到正负0.5度,极大地提高了人体舒适性,其采用的各项新技术都与日本同步。
这一步只是海信在变频技术研究上所取得的一部分成果,然而这一小步却是中国空调行业的一大步,因为它使得中国空调行业真正地走在了与世界知名品牌比肩的舞台上一起飞舞。
“变频专家”在技术上已经可以笑傲江湖了。屠龙绝技一旦练成,从此空调江湖将有另一片新天地。
“变频专家”出招江湖
1998年、1999年到2000年,中国空调行业走向飞跃,尽早让中国的老百姓用上技术先进、价格合理的产品是海信人的追求。
2000年初,中国空调市场竞争开始白热化,大大小小近三百个品牌在争食不到1000万台的市场空间,海信想要撬开市场必须要走一条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道路。
1902年,美国人开利博士发明的第一台空调是用来调节印刷厂房间的工业用品,由于人类对舒适生活的追求空调得以进入家庭,而由于人类对舒适生活的更高要求,便发明了舒适性、节能性更为优越的变频空调。
普通定速空调利用开停的方式控制房间温度,一方面温度波动范围很大,容易得空调病;另一方面耗电较大,而且冬天定速零下5度启动就比较困难。而变频空调从原理上改变了这种情况,首先,使用变频空调房间温度范围波动小,不到正负0.5度;其次,制冷制热速度快,达到设定温度后空调低频运转,控温精确又省电;第三,变频空调低温制热效果很好,零下15度正常工作;另外,其噪声小、寿命长等等优点全是消费者比较关注的焦点。
变频空调没有理由不会得到市场欢迎。海信仔细分析了市场,得出了一个非常正确的结论:消费者非常认可变频空调,而制约普通消费者购买性能优异的变频空调的瓶颈是价格。国内的变频空调价格之所以很高,是因为大部分企业都没有掌握变频技术,生产规模也很小,而海信此时已经完成了变频空调在技术研发、质量控制、生产工艺等综合方面的积累,能否让中国普通消费者用上性能优异的变频空调产品的重任就落在了海信的肩上。
2000年2月28日,海信出手了:两款主流变频空调下调价格1000元,拉开了中国变频空调普及革命的第一步。
“技术进一步,价格让一步”可以说是海信当时出招的真正原因。可以说当时只有海信真正掌握了变频空调的核心技术,而且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的热销,其生产成本进一步下降,相互作用,相得益彰。
海信变频空调的热销令人目瞪口呆:
2000年3月,海信变频空调全国销售火爆,青岛、济南、北京、天津、南京,各地多年不见的空调抢购现象出现在人们眼前。
4月,海信变频空调全国断货,其青岛生产基地大门前要货等待的运输车辆排到了2公里以外,经销商拿着现金等待提货的络绎不绝,海信生产工人24小时加班加点生产仍然供不应求。
2000年5月底,海信变频空调已经完成了全年的销售计划,全国变频空调货源紧张,连变频压缩机货源都极其紧张。这可以说创下了中国家电行业的一个营销奇迹。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对海信而言,选择了变频,可以说就是海信的支点,而海信也将用这个支点撬动整个空调行业。